您现在的位置:立即博会员 > 新闻 > 行业资讯 >
如何评价 2014 年巴西世界杯西班牙 vs 智利的比赛
这是tiki-taka神话的破灭。这个技战术体系曾经是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足球理念,它帮助一批人获得了欧洲杯冠军和世界冠军,功成名就,拥抱了金钱和荣誉,同时成为众矢之的。 最终,它也将这批人的缺点全部曝光在放大镜下,让其他职业球员看清楚,原来这些不可一世的球星,竟然也是和你我一样,害怕被踢被撞、害怕传球被断、害怕失误之后回追…… 当西班牙在2013年联合会杯上落败的时候,我就说过“在tiki-taka下,有很多球星的名气,是被不切实际地放大了,以至于大于他们本身所拥有的实力”。 而此次世界杯的两场小组赛,这批球员身上光鲜的外衣最终被撕下,他们的内里,原原本本地暴露了出来。 在2010年西班牙队达到顶峰之后,最适合tiki-taka的人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,而不适合tiki-taka的人,一直在磨平自己,以适合tiki-taka并在国家队打上主力。直到2012年他们卫冕欧洲杯,是tiki-taka以及“适合他的人”达到又一个顶峰的明证。 沉浸在光环当中的冠军们从2008年登顶之后,就不知道什么叫逆风球。他们的意识里,西班牙要是落后,只是对手的侥幸。如果大比分落后,那只是我们状态不好。至于人员配置、打法、精神状态,韧劲、血性、甚至对胜利的饥渴感…… 这些要是有问题,肯定都是你们媒体和所谓行业人士臆造出来,用来歪曲tiki-taka和我们所有人的。 还有可能,连年纪大了,不能适应高强度比赛了,也是你们媒体和行业人士没话可说了找出来凑数的理由。 然后呢?回传中路的倒三角,直到对方防线布好。没有人大胆插上,没有人套边,没有人打二过一进行突破——我们是堂堂王师,卫冕冠军,要把球传进对方大门,绝不投机。 中场和后场的串联,也是位置站死,频繁地短传,一如往日地写意、显得基本功扎实,等着对手知难而退。 然后呢?发现除了短传的三个人,其他人都在千里之外,依然是站死了位置,被人如影随形地盯防着。既不加大无球跑动,也不懂得回撤保持阵型完整和局部人数优势。 博斯克表示:“我觉得我的球员已经竭尽全力,防守的时候也许没有那么积极,但他们在进攻中已经足够玩命……” 第一个球,阿隆索的失误源自于守转攻之后过快的压上,在阿隆索的身边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出球点,也没有保护。被断球之后,竟然没有战术犯规。 两个人包夹的时候,又是在边路,不是威胁很大的区域,战术犯规不会招致红牌的。面对智利人的简单快速,贴身凶狠,我不得不再说一次,“在实用面前,优雅就是个屁”。 拉莫斯此后犯下了盯球不盯人的大错,可是,在犯下大错之前,最后一次战术犯规的机会,也白白错过了。 拉莫斯的问题和皮克一样严重。只是我怎么都想不明白,阿隆索出现传球失误之后,为什么队友在边路没有第一时间战术犯规?难道世界杯这样的比赛,还要保持风度和优雅吗? 第二个失球,更是让人觉得西班牙的防线充满了不可理喻的行为。五名西班牙队员在排人墙,阿尔巴竟然不盯人墙身边的阿兰吉斯,是因为排人墙的队伍1秒内能迅速把阿兰吉斯挤出禁区吗? 这是桑切斯起球之前,哈维·马丁内斯意识到了有人前插,而禁区弧顶一带,竟然有一名西班牙队员(大卫·席尔瓦)在看大戏。 这是俯拍图,大卫·席尔瓦、阿尔巴和佩德罗都处于NPC状态。阿尔巴随后还出现了一次特别业余的失误。 作为一名后卫,怎么可能把卡西打出但是还在禁区中路的球给漏过呢?在身后情况没有弄清楚的时候,往边线踢难道不是第一选择吗? 相比之下,智利人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所有人,不需要疯狂的高位逼抢,也能干掉tiki-taka。 快速回收,堵塞中路,逼迫对手背身拿球,然后凶狠地贴身逼抢,禁区以外的其他地方,以不吃牌的代价形成战术犯规,阻断比赛,打断对手的连续性。 就地反抢之后迅速压上,尽一切可能形成多打少。特别是两个边后卫伊斯拉和梅纳。 图注:这是智利的阵型和跑位情况数据图,看看对方“中场三人组”迪亚斯、阿兰吉斯、比达尔的拦截覆盖面。 图注:这是西班牙的阵型和跑位情况数据图,虽然防守式中场能回来,但是防守没有质量,一样是白搭。 智利主教练桑保利不让媒体记者拍摄训练是有道理的。他是现学现卖,完全拿来主义的模仿者,直接把荷兰破西班牙的招数全盘接过。然而,他更有自信,因为他的队员技术更好,无球跑位的能力更强,快速传递也更多。玩技术活,南美球员从来不怵欧洲球员。 防守上,五中场加桑切斯,重点照顾的对象,按照优先级区分,从高到低,是伊涅斯塔→大卫·席尔瓦→佩德罗→布斯克茨→阿隆索。 看死大卫·席尔瓦,别的人后插上的威胁就会小很多(阿隆索两脚射门没把握住)。 我这里不掩饰我的个人观点:“这批球员身上光鲜的外衣最终被撕下,他们的内里,原原本本地暴露了出来。”——说的就是皮克、阿尔巴、布斯克茨、佩德罗还有已经远离了巴萨的博扬。当tiki-taka的加成被移除之后,这五位也不过就是准一流球星罢了。 当年的小克鲁伊夫和德拉·佩纳,不就是早期巴萨技术足球光环下的加成品么,一样的道理。 比赛刚刚开始30分钟,桑保利就让我想到了海南大附属高中的监督高头力先生。 因为智利人的快速进攻和快速回防,比赛开始之后10分钟,西班牙的三线就全部脱节了。全场高位逼抢的只有比达尔一个,专门杀伤中圈持球的西班牙队员,一对一基本没有失败过。 而智利队反击的时候,由于佩德罗和伊涅斯塔不能及时回防,阿隆索和布斯克茨直接承受了阿兰吉斯、迪亚斯、比达尔甚至还有桑切斯的冲击,阿隆索不得已凶狠铲抢,而布斯克茨根本就是放任对手通过。 中场的拉锯,西班牙人完全不是对手,他们想加快节奏,想通过更快速的传递,在对手布防没有完全形成之前,创造出中路打身后和突破的机会,可是皮球一到小白、佩德罗脚下,节奏就会习惯性地放慢,这样的结果就是给了智利人欣喜若狂、放心大胆上前包夹的机会。 图注:智利的密集防守,针对性异常好(作图太累,那两个中后卫就先放在那里吧,反正也是附件)。 等逗牛士的中场完全压上来之后,又发现智利人虽然退守,却对每一个有球队员形成逼抢,这个时候逗牛士的中路横传就出现很大问题——在对方禁区弧顶一带站位过平,所有人员呈一条直线,根本没有层次,也没有纵深,连远射的机会都少之又少。最后,就形成了“三线脱节”-“本方传丢”-“对方反击”-“本方再组织”-“三线脱节”-“本方穿丢”-“对方反击”的恶性循环。 特别是本届世界杯,当比分落后之时,tiki-taka没有解决哪怕是一点点的问题。也许本来可以解决,但是能够解决的人,好多都坐在板凳上,看着那些带着光环加成的“国家队队友”,陷入万劫不复。 |